学术报告
2025年学校组织陆续开展了14场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研究生学术报告会。11个培养单位组织承办,共有646名学生参加,212名学生汇报学术成果,其中167名学生获得院级优秀学术报告奖。
| 2025年ayxty.com研究生学术报告汇编 | |||
| 学院 | 序号 | 姓名 | 学术报告题目 |
| 材料与冶金学院 | 1 | 张永娇 | 含硼齿条钢电渣重熔渣系开发及钢中硼元素均匀性控制 |
| 2 | 胡智博 | Ni/Ni-Cu合金镀层在海洋中的应用性能与沉积机理研究 | |
| 3 | 李瑞阳 | 钢渣与含钛高炉渣协同制备高效脱硫脱硝一体化吸附剂 | |
| 4 | 王涛 | 基于液相率与补缩关系的800mm大圆坯F-EMS最佳安装位置研究 | |
| 5 | 王军 | 冶金熔渣颗粒旋转换热三维CFD数值模拟研究 | |
| 6 | 张国震 | 搅拌摩擦焊Al-Mg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研究 | |
| 7 | 刘浩 | 除鳞过程中热移动板坯表面热力流行为的基础研究 | |
| 8 | 薛兆玘 | 固溶和时效处理对激光熔覆含铜316L不锈钢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
| 9 | 龙俊伯 | 熔盐法制备镍铁酸镧及其在致密扩散障碍层型氧传感器的应用 | |
| 10 | 徐兆龙 | B2O3对电渣重熔渣系微观结构和黏度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 |
| 11 | 彭中源 | 高速连铸结晶器铸坯润滑行为及振动工艺研究 | |
| 12 | 朱庭民 | 不同镁盐环境对MOS水泥中517相的影响 | |
| 13 | 马旭 | 保护气氛下轧制钛钢复合板工艺研究 | |
| 14 | 温佳琪 | 低温铁基CO2脱除催化剂制备及性能调控研究 | |
| 15 | 谭金鑫 | GCr15轴承钢表面电刷镀制备Ni-Co-ZrO2防护镀层及其性能研究 | |
| 16 | 张俊哲 | 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性能研究 | |
| 17 | 赵月榕 | 辐射管加热炉燃烧与传热及结构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 |
| 18 | 由钰凡 | Ce2O3对CaF2-CaO-Al2O3体系结构和性质的深度势能分子动力学研究 | |
| 19 | 郭海鑫 | 离心粒化过程中炉渣颗粒群体运动换热及换热器结构优化数值模拟 | |
| 20 | 梁琛 | 转炉双结构双马赫数氧枪射流及与熔池相互作用的研究 | |
| 21 | 暴堃颖 | 钢铁行业节能技术潜力及经济性分析 |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1 | 赵宇洋 | 基于安全边界保护法的非线性系统自适应安全跟踪控制 |
| 2 | 郝天凯 | 基于深度视觉与 Kalman 轨迹预测的矿石球团异常分拣系统 | |
| 3 | 林航冰 | 基于分块卷积神经网络的加热炉钢坯出炉温度预测 | |
| 4 | 吕天鹏 | 基于HVI颜色空间的实时高分辨率低光图像增强网络 | |
| 5 | 张淞博 | 基于FIW-MVMD分解与IAMEKF校正的Transformer-BiLSTM锂电池SOC预测模型 | |
| 6 | 隋晓飞 | 多策略融合蜉蝣算法求解雾计算多任务学习中的任务卸载及调度优化问题 | |
| 7 | 刘迅 | 离网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建模及优化 | |
| 8 | 廖广浩 | 基于YOLOv8的水下目标检测轻量化策略 | |
| 9 | 林川 | 基于CNN-BiLSTM的电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
| 10 | 金思雨 | 面向DDOS攻击检测的特征选择方法 | |
| 11 | 钱昕华 | 一种混合策略下的蛇优化算法改进与研究 | |
| 12 | 李濠宇 | 一种基于混合策略的改进班翠鸟优化算法 | |
| 13 | 祁帅成 | 基于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一维伊辛模型极光优化算法的遥感图像泛锐化方法 | |
| 14 | 丛正 |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多任务学习转炉炼钢终点预测模型 | |
| 15 | 马菡璐 | 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事件触发自适应控制 | |
| 16 | 马润生 | 基于哈里斯鹰优化算法的锂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方法 | |
| 17 | 李亚坤 | 一种改进的企业发展算法用于求解带有复杂约束的组合经济排放调度问题 | |
| 18 | 张少朋 | 基于视觉SLAM的稀疏点云与3DGS特征融合的三维重建研究 | |
| 19 | 闫冰 | 光伏模型参数估计 | |
| 20 | 苏美夙 | 杆塔小目标缺陷识别算法研究 | |
| 21 | 白雪莲 | 直升机旋翼桨叶结构健康监测:基于目标优化的传感器布局与损伤识别 | |
| 化学工程学院 | 1 | 王宝月 | 基于芘并噁唑蓝色小分子荧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
| 2 | 岳佳兴 | 建立中间相焦光学结构与宏观性质间的构效关系 | |
| 3 | 帅立业 | 界面工程策略增强钒酸铋基光阳极PEC水氧化性能与机理研究 | |
| 4 | 黄浩 | 匹配高电压正极的锂电池电解液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 |
| 5 | 周洪旭 | 诱导-联动机制驱动的固态电解质设计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性能调控 | |
| 6 | 韩思杨 | 基于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 |
| 7 | 高东旭 | BNQDs和Fe2O3QDs共掺杂多孔g-C3N4 协同降解抗生素废水的研究 |
|
| 8 | 耿忠兴 | 探究Y型分子筛中稀土物种落位/配分对FCC反应积碳引发步骤的影响机制 | |
| 9 | 李吉嘉 | MOF玻璃中金属位点的调控及其准固态电池性能研究 | |
| 10 | 庞晶 | 共价有机框架及其复合材料对食品中重金属分离富集的应用研究 | |
| 11 | 陈帅 | 中高熵纳米催化剂的构筑及其析氧性能的研究 | |
| 12 | 代芮嘉 | 粉煤灰制备X沸石Cu基催化剂及其NH3-SCR脱硝性能研究 | |
| 13 | 何兰英 | 离子电子双传导的高性能硅基负极粘结剂 | |
| 14 | 马可欣 | 镰刀菌酸电化学分子印迹传感器的构筑及其在枯萎病检测的应用 | |
| 15 | 黄娇 | 焦粉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备及MB/MO染料的吸附:结构设计、机理及再生性能 | |
| 16 | 朱鸿泽 | 水系锌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 |
| 17 | 何佳鑫 | Fe基MIL衍生电极电催化降解罗丹明B性能研究 | |
| 18 | 李悦颖 | 活性炭负载氨基酸类低共熔溶剂协同吸收NO和SO2机理研究 | |
| 19 | 宋帅超 | 熔盐和 KOH 双活化工程:将废细焦转化为用于超级电容器的超高电容碳 | |
| 20 | 谷紫硕 | 长焰煤萃取物基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对Cu2+的检测 | |
| 21 | 崔学鹏 | CuWO4基复合光阳极的设计及其光电化学水氧化性能研究 | |
| 22 | 赵馨妮 | 炼焦煤与添加剂混合成焦过程中碳结构演变机制研究 | |
| 23 | 张帆 | g-C3N4改性ZnMn2O4阴极材料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研究 | |
| 24 | 朱志伟 | 铜基胺类低共熔溶剂吸收CO的机制研究 | |
| 25 | 郎艺 |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二甲苯 | |
| 26 | 童文非 | 纳米多孔铂催化C=N键加氢还原研究 | |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1 | 常宇枫 | 螺栓连接硬涂层复合锥-柱转子动力学建模及振动分析 |
| 2 | 马希丹 | 石英玻璃基体上Cr、Ti、Si中间层CrWN-Ru涂层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研究 | |
| 3 | 刘冰洋 | 混合粒径磁粒研磨光整加工机理及试验研究 | |
| 4 | 邵文杰 | Cu/Al接触反应钎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 |
| 5 | 石昊宇 | 高温快速退火协同累积叠轧工艺:调控AX10/ZK60梯度层状异构结构及提升复合材料强韧性 | |
| 6 | 姜博 | 纳米GLC-W复合薄膜的高温摩擦学行为与抗玻璃粘着特性研究 | |
| 7 | 谈添源 | 大型矿浆搅拌器参数优化及矿浆浓度调控工艺数值模拟研究 | |
| 8 | 鲁恩杨 | 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3D打印 | |
| 9 | 王超 | 指挥器操作微压自力式调节阀的特性研究极其结构优化 | |
| 10 | 郑豪杰 | 硬涂层薄壁圆柱壳复合结构的热力耦合动力学建模及振动特性分析 | |
| 11 | 黄凯先 | 考虑流量控制和噪声抑制的套筒阀结构多目标优化 | |
| 12 | 胡云彤 | 开孔硬涂层薄壁圆柱壳的动力学建模及振动特性分析 | |
| 13 | 王子依 | 热环境下FGP-GNPRC锥-柱耦合壳动力学建模及振动分析 | |
| 14 | 曹凤博 | 基于ROS的机械臂虚实同步最优控制研究 | |
| 15 | 孙鹏 | 基于改进YOLOv8的辅助驾驶检测方法及低光照云端系统开发 | |
| 16 | 战加伟 | 磁粒研磨钛合金材料去除机理分析及表面质量预测研究 | |
| 17 | 卢志宇 | 基于永磁阵列的干式筒式磁选过程仿真与试验研究 | |
| 18 | 冯琰 | 微磨料射流对飞秒激光制孔棱边倒圆规律的试验研究 | |
| 19 | 张展菲 | 基于仿形加工的高压球阀阀芯表面精密研磨材料去除机理研究 | |
| 20 | 白锐 | 电磁辅助无铆钉连接技术 | |
| 21 | 佟泽 | 钢坯拉矫过程多尺度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 |
| 22 | 魏东升 | 相场法研究WC颗粒对凝固过程中局域应力的影响行为 | |
| 23 | 杨成鑫 | TA15高速成型粉末成型过程演化与生物相容性的关系 | |
| 24 | 王健聪 | 百米钢轨分段式喷风喷雾在线热处理工艺研究 | |
| 25 | 王宇浩 | 45钢旁轴送粉Fe31激光熔覆光粉相互作用机理及粉末射流行为研究 | |
| 26 | 马骏 | 活塞式压缩机综合特性仿真分析研究 | |
| 27 | 金子财 | 齿轮箱状态监测振动信号的深度形态卷积网络 | |
| 28 | 王伊强 | 剪叉式太阳能展收机构设计与分析 | |
| 29 | 石新勇 | 基于深度学习的机采茶鲜叶多目标识别与分类方法研究 | |
| 30 | 苗坤 | 面向果园作业的基于视觉的落地苹果识别与拾取研究 | |
| 31 | 金宇航 | 管件内表面磁粒研磨中颗粒流动力学仿真与试验研究 | |
| 32 | 毕嗣成 | 磁极结构对GCr15管内表面研磨效果的影响研究 | |
| 33 | 许朝瑞 | 纳米制备球磨机介质运动分析及研磨参数选取的实验研究 | |
| 34 | 李厚乐 | 增材制造燃油喷杆内腔磁力研磨光整试验研究 | |
| 35 | 许晓彤 | 基于CFD-DEM耦合的复合磁场磁针磁力研磨工艺优化研究 | |
| 土木工程学院 | 1 | 高振宇 | The micro-shearing mechanism of the rock-concrete interface from acoustic emission using the improved Hilbert-Huang transform |
| 2 | 王颖 | 基于改进的 DeepLabV3+的辽河口湿地信息提取方法 | |
| 3 | 刘启昌 | 利用旋流二次燃烧氧枪优化顶吹转炉燃烧特性 | |
| 4 | 吕磊城 | 聚多巴胺/水生植物水热炭复合材料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 |
| 5 | 石泰龙 | 多源多特征集成的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分类研究 | |
| 6 | 高帅 | 预制单裂隙砂岩注浆过程中的浆液流动特性研究 | |
| 7 | 宋俊 | 基于 DBSCAN-Ahsjeba 算法的青海湖水位时间序列监测 | |
| 8 | 王林鑫 | 岩石1型动态断裂的围压效应数值分析 | |
| 9 | 刘继忠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 |
|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 1 | 吴伟 | 基于2D和3D的通用医学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
| 2 | 朱晓东 | 基于异构图Transformer与扩散模型的疾病诊断方法研究 | |
| 3 | 周酩皓 |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视图多标签缺失视图缺失标签算法研究 | |
| 4 | 孙猛 | 皮肤光谱反射率的V和W特征分析与光学参数预测研究 | |
| 5 | 王雨夕 | 基于显著性的复杂场景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 |
| 6 | 武兵 | 基于深度学习的道路表面损伤检测算法研究 | |
| 7 | 张哲浩 | 基于深度学习的雾天图像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 |
| 8 | 韩淑惠 |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自监督推荐算法研究 | |
| 9 | 杨婕 | 基于负样本挖掘与注意力聚合的对比学习推荐算法研究 | |
| 10 | 苗力恒 | 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 |
| 11 | 张鑫琪 | 基于深度学习的雾天图像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 |
| 12 | 孙继旺 | 基于静态与动态溯源图的APT攻击检测模型研究 | |
| 矿业工程学院 | 1 | 孔维硕 | 层状尾砂胶结充填体力学性能及失稳特征研究 |
| 2 | 马兴宇 | 鞍山式铁矿石短流程高效分选试验研究 | |
| 3 | 谢思莹 | 关于利用纳米气泡(NBs)浮选技术提高微细粉煤灰脱碳效果的基础研究 | |
| 4 | 李炳为 | 尾矿水侵蚀后裂隙青砂岩的劣化机理 | |
| 5 | 王嘉泽 | 菱镁矿浮选影响因素及药剂研究进展 | |
| 6 | 王俊博 | 裂隙复合岩体力学响应特征及加固机理研究 | |
| 7 | 王德志 | 干湿循环条件下充填体断裂特性劣化效应研究 | |
| 8 | 施雨航 | 冻融循环作用下裂隙岩体注浆加固机理研究 | |
| 9 | 王帅 | 单轴压缩下裂隙泥岩宏细观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 |
| 10 | 刘正阳 | 干湿循环砂岩动态压缩能量演化及变形破坏特征 | |
| 11 | 文毓峰 | 不同倾角穿层裂隙复合岩体力学性能及破坏特征研究 | |
| 12 | 胡欣瑀 | 冻融循环对尾砂胶结体强度变化的影响研究 | |
| 13 | 王宝义 | 干湿循环作用下金属矿尾砂加固体的宏观性状与细观力学特性 | |
| 14 | 刘奥 | 三轴循环加卸载裂隙青砂岩渗透性演化规律研究 | |
| 15 | 李武魁 | 冻融循环作用下复合岩体劣化试验研究 | |
| 16 | 郭明汉 | 不同倾角充填节理复合岩体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 |
| 17 | 纳瑜 | 干湿循环作用下全尾砂固结体的动态力学特性 | |
| 18 | 慕子薇 | 冻融循环试验对露天矿不同类型边坡的影响研究 | |
| 19 | 耿万利 | 动载作用下裂隙岩体力学失稳机制与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 |
| 20 | 刘佳兴 | 单轴载荷下不同钻孔试件能量演化特征 | |
| 21 | 袁浩 | 冲击荷载下加卸载效应对冲击性岩石破坏特征研究 | |
| 22 | 邓力嘉 | 高速冲击下岩石劈裂力学特性及破坏特征分析 | |
| 23 | 王富成 | 干湿循环作用下青砂岩力学特性与能量特征研究 | |
| 24 | 胡迅捷 | 动态荷载作用后尾砂胶结充填体的力学分析 | |
| 25 | 孙竞珲 | 不同中主应力下复合岩体真三轴力学特性及损伤特征 | |
| 26 | 魏熙来 | 冻融循环下裂隙性泥岩的力学特性与细观损伤规律 | |
| 27 | 周兰 | 干湿循环荷载下复合岩体力学性质及破坏形态研究 | |
| 理学院 | 1 | 薛博媛 | 考虑个体影响力的演化博弈动态分析 |
| 2 | 李晶 | 第一性原理研究过渡金属原子修饰γ-石墨炔的气体吸附特性 | |
| 3 | 宋如 | 固体氧化物铁基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
| 4 | 慈文迪 | 一类输出反馈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容错控制 | |
| 5 | 常鑫宇 | 基于竞争和协作的红嘴蓝雀鸟算法 | |
| 6 | 郭蓝澜 | 钴/铁基钙钛矿氧化物电极材料性能提升研究 | |
| 7 | 王宣策 | 一种用于解决数值优化和工程问题的改进的花斑翠鸟优化算法 | |
| 8 | 李玥泽 | 一种铁基钙钛矿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
| 9 | 卿涯禧 | 改进算法的经验总结 | |
| 10 | 刘文智 | 第一性原理研究钙钛矿氢化物的物理性质 | |
| 11 | 徐振洋 | 基于生成模型的模拟旋臂星系仿真器 | |
| 12 | 王文茹 | 深度剖析行为影响下社会困境中合作的演化 | |
| 13 | 叶梦娇 | 投资者情绪传播模型的动态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 |
| 14 | 杨腾飞 | 一种用于数值优化和工程问题的多策略改进指数分布优化算法 | |
| 15 | 张津萌 | 改进的徒步优化算法用于解决工程和数值优化问题 | |
| 工商管理学院 | 1 | 张芯 | 数字技术嵌入对农产品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 |
| 2 | 张斓曦 | 中国税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 |
| 3 | 温志强 | 鞍山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升级对策研究 | |
| 4 | 赵春阳 | 战略转型对波司登集团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 |
| 5 | 于峻苏 | “双碳”背景下京东绿色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 |
| 6 | 董莹丽 | 绿色消费积分制度对消费者绿色消费意向的影响研究 | |
| 7 | 王洁琼 | 数据要素整合能力对制造企业数据要素价值链韧性的影响机理 | |
| 8 | 张香凝 | 数字化人力资源:文献综述和研究展望 | |
| 9 | 王 煦 | 双碳目标下中国公路货运的低碳路径研究——基于LEAP模型的碳排放与成本协同优化 | |
| 10 | 徐添 | 中国制造业的融资约束——基于企业韧性角度 | |
| 11 | 王萍萍 | 文化遗产地游客遗产责任行为影响机制研究——基于道德矛盾视角 | |
| 12 | 高涵睿 | 福建省旅游发展因素影响分析 | |
| 经济与法律学院 | 1 | 高嘉鸿 | AI作品著作权的认定-以江苏常熟首例AIGC著作权纠纷为例 |
| 2 | 李宇飞 | 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者的注意义务——以广州年光公司“奥特曼”侵权案为例 | |
| 3 | 宋智慧 | 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例分析报告 | |
| 4 | 张雨婷 | 情感类AI侵权中非财产性损害的司法认定与救济 | |
| 5 | 任浩永 | 通过案例浅析智能驾驶肇事的责任划分 | |
| 6 | 汪子鸣 | 公共场所个人权利保护—评析成都地铁人格权纠纷案 | |
| 7 | 高宇凤 | 基于《个人信息保护法》“必要性”原则司法适用研究 | |
| 8 | 黄娇 | 人工智能制造物的邻接权保护研究 | |
| 9 | 刘楠 | 当AI开出罚单:人工智能非现场执法中的程序正义与风险防范 | |
| 10 | 周麟坪 | AI生成声音侵害声音权益的法律认定 | |
| 11 | 张淇 | 滥用“AI换脸”技术侵权认定的处理 | |
| 12 | 迟博文 | AI生成内容著作权侵权的司法研究—以李某某诉刘某某侵害作品著作权纠纷案为例 | |
| 13 | 秦墨涵 | AI“微调”也入刑:北京通州AI拼图侵权案分析 | |
| 14 | 李莹 | 具有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产品责住认定 | |
| 15 | 孟欣 | 大数据时代下敏感个人信息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问题研究 | |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
1 | 赵一婷 | 设计学学科职业发展路径分析 |
| 2 | 孟禹含 | 《十分钟论文汇报:内容精选与PPT攻略》 | |
| 3 | 郎文浩 |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 |
| 4 | 郭姝臻 | 设计学学科竞赛经验分享及加分情况 | |
| 5 | 鲁美琦 | 《学习路径与设计的正确打开方式》 | |
| 6 | 杨策 | “三融驱动”模式下的特色农业+互联网+商业融合发展分析 | |
| 7 | 赵婉彤 | 《工业底色,当代笔触》 | |
| 8 | 伍丝绦 | 《文献泛读与精读方法——针对学术入门》 | |
| 9 | 李晓丽 | 触觉的复兴:数字时代下实体产品的交互价值 | |
| 10 | 王艺璇 | 《数字之维,设计之变:论数字化技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 |
| 11 | 苗延婷 | 以刀为笔,以玉为魂:新时代玉雕精品的艺术表达与思想内核 | |
| 12 | 王慧娟 | 传统玉雕与现代首饰的碰撞 | |
| 13 | 张锦薇 | 《不止于符号:设计创新视角下“中国样式”到“中国方式”的深层转换》 | |
| 14 | 张欣 | AI辅助科研及论文写作 | |
| 15 | 李佳颖 | 学术道德与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分享 | |
| 16 | 朱玺闻 |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工业博物馆空间设计研究 | |
| 17 | 严海红 | 原居安养:为变老的家与城市设计温度 | |
| 18 | 康博 | 卡诺模型在设计学研究中的应用 | |
| 19 | 杨艺豪 | 《AIGC创作指南:解锁你的创意加速度》 | |
版权所有:ayxty.com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地址: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千山中路189号 邮编:114051
邮箱:lkdyjsyzhb@ustl.edu.cn

微信公众号:ayxty.com研究生